各相关高校、院(所):
为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在追求卓越、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新征程中,深化科教融合,提高休闲体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教学、研究和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相融合,推动休闲体育与户外探险事业迈向新的高度,加强全国高校体育工作者间的学术交流,展示在休闲体育研究中取得的优秀成果,中国探险协会、群p
、北京大学生体育协会休闲体育研究会与哈密市人民政府携手打造学术论坛 第一届全国户外探险与休闲体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高校“体闲体育”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第二届首都高等学校休闲体育学术论文报告会。
大会拟于2024年7月1日至5日在新疆哈密隆重召开。届时,国内外休闲体育、户外探险运动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产业界精英将共襄盛举,以期促进全国高校在休闲体育与户外探险领域科研、教学与实践的互动机制构建。大会热诚欢迎从事相关教学科研领域的学者、教师和高校学生参加。
一、组织单位
(一)主办单位:中国探险协会、群p
、哈密市人民政府
(二)承办单位:群p
、北京大学生体育协会休闲体育研究会、中国探险协会体验教育分会、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哈密市教育局
(三)协办单位:哈密大海道探险公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二、主题和议题
(一)会议主题
休闲体育与户外探险的新时代邂逅:产业发展和人才支撑
(二)会议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选题方向)
1.新时代休闲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2.新时代户外探险活动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3.户外探险产业引领与户外休闲发展
4.探险公园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5.探险公园与户外营地协同发展
6.女性、青少年休闲体育或户外探险活动参与体验
7.休闲体育价值挖掘与特殊人群需求
8.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与学校休闲体育教学
9.休闲体育与乡村振兴
10.休闲体育与旅游融合
11.休闲体育与促进消费
12.休闲体育与社会变迁
13.休闲体育供给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14.休闲体育价值挖掘与特殊人群需求
15.休闲体育与AI发展
16.休闲体育国际比较和国内镜鉴
17.户外运动参与与环保意识塑造
18.与休闲体育相关的其它议题
19.与体育相关的议题
(三)会议形式
论文报告、墙报交流、圆桌会议、实地考察。
三、时间和地点
(一)时间
2024年7月1日至5日,其中:
7月1日下午报到;
7月2日至3日为大会报告、主题报告、墙报交流、研讨和圆桌会议;
7月4日至5日实地考察与体验;
7月5日下午离会。
(二)地点
报到地点:新疆哈密•哈密宾馆
会议地点:哈密宾馆
住宿安排:哈密宾馆
具体地址:哈密市伊州区迎宾路4号
四、参会范围
休闲体育领域的专家,研究休闲体育、户外运动、户外探险的高校师生、青年学者,相关社会组织和媒体从业者等。
五、参会费用及食宿
(一)会议费
人民币1200元/人(高校学生 800元/人)。
(二)食宿安排
餐饮:会议费含7月2日、3日、4日午餐。
住宿:住宿自理。
六、会议规模
200人
七、论文报送
(一)报送方式
统一邮箱 [email protected],报送题目
格式为 “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题目(注明:全文/摘要)”
(二)报送要求
1.投稿者续确保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文责自负;论文要求报送日之前未发表过,无学术不端。
2.投稿者以第一作者身份报送论文限2篇,征稿只接收中文稿件,大会同时颁发一、
二、三等优秀论文奖状。
3. 论文投稿可提交全文或摘要两种形式。投稿全文的作者需上传论文全文(包括论文题目、正文和参考文献,不超过 8000字);投稿摘要的作者需上传论文摘要(简短扼要地说明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不少于500字,不超过 800字)。
4. 征文将于2024年6月20日24点截止,请在此前完成论文报送。
(三)论文格式
参见附件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老师、刘老师
联系电话:18310981835(王老师)、15117969933 (刘老师)
九、拟邀嘉宾(专家25位)
(一)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专家(10位)
张健,群p
副校长、教授
蒋依依,群p
副院长、阿尔伯塔休闲体育与旅游群p
负责人、教授
郝晓岑,首都体育群p
休闲与社会体育群p
院长、教授
陈刚,武汉体育群p
经济与管理群p
副院长、教授
王晓东,广州体育群p
休闲与数宇体育群p
院长、教授
马玉华,山东体育群p
运动休闲群p
院长、教授
孙辉,湖北经济群p
体育经济与管理群p
院长、教授
沈纲,常州大学体育群p
觉总支书记、教授
李要南,武汉商群p
体育群p
院长、教授
邬本旭,沈阳体育群p
社会体育群p
院长、教授
(二)国内知名高校专家(15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复且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群p
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知名体育教授。
附件
征文格式要求
全文请使用1.5倍行距、小四号宇:中文使用宋体,英文使用 Times New Romano
论文题目加粗(注明:全文/摘要)
摘要:应重点包括4个要素,即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可独立成文,并可被引用。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评论。以300至1500字为宜。
关键词:以3至6个词为宜
一、正文部分
正文的逻辑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逻辑层次的数宇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未位数字不加标点符号。
例如:“1”“1.1”等。
1一级标题
1.1 二级标题
1.1.1三级标题
二、图表要求
(一)图表中文宇如非必要,应均为中文,图中如以色彩区分相关要素,须改为黑白图。
(二)图中如有横纵坐标,务必标注横纵坐标的名称和单位,图下标注中文图题。
(三)图表中的第一栏和第一列务必标全列项名称,不可有空格,中文表题列于表上。
(四)图题和表题均勿再标注 英文图题和英文标题。
(五)如果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需提供相关部门的准许使用证明。
三、参考文献要求(举例)
[1]OTERAH, MIHARAK.Molecularmechanisms and physiologic functions of mitochondrial dynamics[J]. Journalof Biochemistry,2011, 149(3):241-252.
[1]郭忠武,王广志,刘永斌等•基于数字视频和数字图像处理的步态分析系统[1].航天医学
与医学工程,2002, 15(2):122-129.
参考文献类型主要有:期刊;报纸:图书;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电子公告。
文献序号要接照引文在文中出现的顺序以阿拉伯数宇加方括号标注,格式如:[1]
同一参考文献在文中多次引用要用同一个阿拉伯数宇标注,如果该参考文献为图书,要在文中序号后标注引文所在页码。格式如:[1]32
英文文献标注格式与中文文献标注格式保持一致。